08:00-21:30(周一至周日)
020-36229300
【概述】
踝關節扭傷(Sprained ankle)是指行走或者運動過程中,踝關節因一次活動超過其正?;顒佣龋ㄟ^度內翻或者外翻),引起關節周圍軟組織如韌帶、肌腱、關節囊等發生損傷。
踝關節周圍主要有內側的三角韌帶(包括舟脛韌帶、跟脛韌帶、距脛前韌帶和跟脛韌帶)和外側的外側副韌帶(包括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距腓后韌帶),踝關節扭傷一般主要指這些韌帶的損傷。
【臨床表現】
踝關節扭傷的表現癥狀:
1.外側韌帶損傷
外側韌帶部分撕裂,較多見,其臨床表現是踝外側疼痛、腫脹、走路跛行;有時可見皮下瘀血;外側韌帶部位有壓痛;使足內翻時,引起外側韌帶部位疼痛加劇。
外側韌帶完全斷裂:較少見,局部癥狀更明顯?! ?/span>
2.內側韌帶損傷
由足部強力外翻引起,發生較少。其臨床表現與外側韌帶損傷相似,但位置和方向相反。表現為內側韌帶部位疼痛、腫脹、壓痛、足外翻時,引起內側韌帶部位疼痛,也可有撕脫骨折。
3.骨軟骨損傷
踝關節扭傷后,還容易出現脛骨遠端骨軟骨損傷和距骨骨軟骨損傷,距骨骨軟骨損傷較為常見,急診漏診率高。一般均有明顯的踝關節扭傷史,傷后反復出現踝關節腫脹。但一些病人并無明顯創傷,也可出現同樣的病理變化。此時常被稱為距骨剝脫性骨軟骨炎。
【輔助檢查】
通過視診、觸診等判斷有無骨折,并借助一些??撇轶w,如踝關節前抽屜試驗、內翻應力試驗、外翻應力試驗等,明確內外側韌帶有無損傷。醫生還會通過X線片檢查,排除骨折的可能。有時候,患者即使輕度的扭傷,也會適當進行X線片檢查,避免遺漏骨折的診斷。當骨折移位不明顯或者存在不完全骨折時,X線片難以診斷,需借助CT檢查來確診。如果X線和CT未發現明顯骨折,但腫脹和疼痛比較明顯,需要進行核磁共振檢查(MRI),避免踝關節韌帶損傷的漏診。
【臨床分型】
根據損傷的部位來分:
1.踝關節的重要的韌帶:內側的三角韌帶,外側的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距腓后韌帶。內側的三角韌帶比外側的韌帶堅韌,相對不容易被損傷。
2.外側踝關節扭傷:踝關節旋后時,會損傷到踝關節的外側韌帶,包括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距腓后韌帶很少出現損傷。
3.內側踝關節扭傷:當踝關節過度外翻或旋前時,會損傷到內側的三角韌帶復合體。
4.高位踝關節扭傷:往往損傷下脛腓韌帶聯合結構。
【診斷】
1.有明確的踝部外傷史。
2.損傷后踝關節即出現疼痛,局部腫脹,皮下瘀斑,伴跛行。
3.局部壓痛明顯,若內翻扭傷者,將足作內翻動作時,外踝前下方劇痛;若外翻扭傷者,將足作外翻動作時,內踝前下方劇痛。
4.X線攝片檢查未見骨折。
【癥候分類】
1.氣滯血瘀:損傷早期,踝關節疼痛,活動時加劇,局部明顯腫脹及皮下瘀斑,關節活動受限。舌紅邊瘀點,脈弦。
2.筋脈失養:損傷后期,關節持續隱痛,輕度腫脹,或可觸及硬結,步行欠力。舌淡,苔薄,脈弦細。
【治療】
一、非手術治療
(一)西醫一般治療:休息,制動受傷的關節,使用拐杖等輔助裝置或者應用支具或者石膏外固定;冰敷,傷后24~72小時內可以冰敷,可以起到消腫止痛作用,冰敷每次持續15~20分鐘,間隔2~3小時。
(二)藥物治療
消炎鎮痛和活血化瘀中成藥。
(三)中醫治療
1.中醫分期論治:
(1)扭傷初期:治宜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2)扭傷中期:治宜壯筋骨,和營血,祛瘀生新
(3)扭傷后期:宜舒經活絡,溫經止痛。
根據不同時期施以中藥方劑、針灸、外敷藥、拔罐、牛氏關節整復手法矯正關節錯縫術。
(4)小針刀治療
定點部位常規碘伏消毒皮膚兩遍,針刀與皮膚垂直刺入,避開神經和血管,剝離松解后拔出針刀,局部壓迫止血,貼關節止痛膏彈力繃帶固定,并在助手的協助下行踝關節的對抗性牽引,使關節充分背屈、跖屈5次后,施關節彈壓術以促使關節恢復到正常角度。每周1次,3次治療后評定療效。
二、手術療法
1.微創治療
(1)踝關節鏡治療,是目前治療踝關節腔內疾病最好的治療手段。踝關節鏡手術通過皮膚的微小切口,將很細的關節鏡(直徑2.7mm)伸入踝關節腔內觀察,并通過其它微小切口置入同樣精巧的工具(如射頻、刨削刀等)對踝關節慢性不穩定關節內原發和繼發的病變進行細致全面的處理,達到治療目的。其手術創傷小,一般只需縫合1針,患者恢復快,單純的踝關節鏡清理手術在麻醉蘇醒后即可下地行走。
(2)臭氧治療,臭氧的抗炎作用減輕軟組織水腫及粘連,從而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關節周圍及痛點注射,治療濃度:<30μg/ml;治療頻率:1-3次/周,2-4周為一個療程;治療劑量:每個部位1-5ml,每次治療總量不超過30ml;
(3)自體富血小板血漿注射治療(PRP),富血小板血漿(PRP)被證實可以修復損傷的韌帶、肌腱,取自體血通過離心分離出富含血小板的生物活性因子,對韌帶、肌腱有修復作用,幫助恢復韌帶肌腱的結構和功能。
2.手術治療
對于嚴重的外踝韌帶損傷,出現踝關節不穩及關節囊撕裂的患者建議進行手術治療修復韌帶以防止出現因踝關節不穩導致反復扭傷。術后需要進行石膏固定3-6周,拆石膏后可負重行走。一般術后三個月至半年可恢復體育活動。
三、康復及運動治療
1.物理治療
物理因子治療作用:消炎、消腫,緩解疼痛,增加踝關節穩定性,恢復正常功能。 磁療法、紅外線療法、微波、干擾電治療。
2、康復訓練
踝關節扭傷除按急性損傷處理原則處理外還要盡快進行適當的康復訓練,以縮短疼痛時間及穩固治療效果,最重要的還是可以預防復發。
早期康復訓練,早期可在踝部支撐情況下進行平衡與姿勢控制的訓練,后進行抗阻訓練以增強運動表現。
若損傷輕微可在2周后恢復工作但是要注意此時的工作以坐位為主,不能在不平的路面上站立或行走且最大負重不能超過10Kg,3-4周后根據情況可全部投入工作;若伴有韌帶部分或全部撕裂往往需要3-6周的時間開始恢復工作但是要注意此時的工作以坐位為主,不能在不平在路面上站立或行走且最大負重不能超過10Kg,6-8周后根據治療結果可全部投入工作。
肌肉力量訓練及關節協同訓練。待疼痛消除后及時加強踝關節周圍肌群肌力訓練及下肢各關節間協同訓練如動靜態穩定性訓練。
【療效評價】
1.治愈:踝關節腫痛消失,關節穩定,踝關節活動功能正常。
2.好轉:踝關節疼痛減輕,輕度腫脹或皮下瘀斑,關節欠穩定,步行欠力,酸痛。
3.未愈:踝關節疼痛無改善,關節不穩定,活動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