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0-21:30(周一至周日)
020-36229300
【概述】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及椎間關節退變及其繼發改變,壓迫或刺激了相鄰的脊髓、神經根、椎動脈、交感神經等組織結構,引起了一系列相應的臨床表現。椎間盤及椎間關節退變致病原因:
1.頸型頸椎病
以頸部僵硬、痛、脹及不適感為主,轉頭或抬頭困難。約半數以病人頸部活動受限或成強迫體位?;顒訒r疼痛加劇,休息可以緩解。
2.神經根型頸椎病
3.脊髓型頸椎病
4.交感型頸椎病
1.X線片檢查
2.CT檢查
【診斷】
5.交感神經型: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等一系列癥狀,X線片有失穩或退變,椎動脈造影陰性。
【證候分類】
1.風寒濕型:頸、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為主,頭有沉重感,頸部僵硬,活動不利,惡寒畏風,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緊。
2.氣滯血瘀:頸肩部、上肢刺痛,痛處固定,伴有肢體麻木。舌質暗,脈弦。
3.痰濕阻絡:頭暈目眩,頭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納呆,舌暗紅,苔厚膩,脈弦滑。
4.肝腎不足:眩暈頭痛,耳鳴耳聾,失眠多夢,肢體麻木,面紅目赤,舌紅少津,脈弦。
5.氣血虧虛: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氣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脈細弱。
【治療】
一、非手術治療
大部分頸椎病患者經非手術治療效果優良,僅一小部分患者經保守治療無效而需要手術治療。絕大部分的神經根型、交感型和椎動脈型頸椎病可以適用非手術治療,包括:休息、牽引、頸部制動、按摩、理療、藥物。
(一)藥物治療
急性期患者應首先低枕、仰臥休息3~5天,減少頸部活動。如患者為脊髓型頸椎病,保守治療無效時,應及時建議手術治療?;颊咴谂P床休息的同時,應采用以下治療方法:
20 %甘露醇、地塞米松、扶他林減輕水腫及炎癥,VB1、VB6等神經營養藥物。可行痛點明顯者痛點封閉。
(二)中醫治療(按頸椎病分型)
1.頸型頸椎病
① 宜疏風解表、散寒通絡:常用桂枝加葛根湯,2療程。
② 針灸療法:活血通經,以頸夾脊及手足太陽、少陽經穴為主。
③ 拔罐:以痛處為主配合肩背部,三天一次,可行放血拔罐一次。
④ 痛點注射:紅茴香注射液2ml,選穴注射。
⑤ 牛氏推拿手法:拿揉法、滾推法、點按法、推分法、整復松粘矯正法。
2.神經根型頸椎病
① 以痛為主,偏瘀阻寒凝:宜祛瘀通絡,常用身痛逐瘀湯。
② 針灸療法:活血通經,以頸夾脊及手足太陽、少陽經穴為主。
③ 拔罐:頸肩肘部,以走罐為主。
④ 穴位注射:以痛點和天宗、曲池、手三里為主,注射夏天無,維B。
⑤ 牛氏推拿手法:頸椎關節整復法、點按、推揉、牽抖法。
3.椎動脈型頸椎病
① 頭暈頭痛,偏瘀血:宜祛瘀通絡、化濕平肝,常用血府逐瘀湯。
② 針灸療法:活血通經,以手足太陽、陽明經穴為主。
③ 拔罐:足三里、血海、雙肩背,三天一次。
④ 穴位注射:足三里當歸注射液2ml,穴位注射。
⑤ 牛氏推拿手法:牛氏推柔手法,舒筋活血。
4.脊髓型頸椎病
① 中藥:肌張力增高,胸腹有束帶感者取祛瘀通腑法,用復元活血湯。
② 針灸療法:活血通經,以頸夾脊及手足太陽、少陽經穴為主。
③ 拔罐:肩背部游走罐,每日一次,連續5日。
④ 穴位注射:夏天無注射液4m,選穴位注射。
⑤ 牛氏推拿手法:軀干部四肢部康復推拿手法,頸椎部禁忌手法刺激。
5.交感型頸椎病
① 惡心,心慌,胃痛等用濕膽湯加減。
② 針灸療法:活血通經,以頸夾脊及手足太陽、少陰經穴為主。
③ 拔罐:以肩背部為主,5天一次。
④ 穴位注射:丹參注射液2ml,穴位及痛點注射。
⑤ 牛氏推拿手法:肩部行牛氏推揉法,輕柔手法為主。
二、針刀治療
定好治療點,常規碘伏消毒兩遍,刀口線與人體縱軸平行垂直于皮膚刺入,縱切橫擺,以松為度,5—7天治療一次,連續治療3次為一療程,大部分2個療程都可以達到比較好療效。
三、手術治療
1.手術目的充分減壓,恢復頸椎生理曲度,重建頸椎的穩定。
2.手術指征脊髓型一旦確診應當積極手術。其他各型出現以下情形者考慮手術:保守治療無效或反復發作、癥狀明顯并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和工作、出現嚴重的神經根損害。
3.手術方式
前路:椎間盤切除或椎體次全切除加椎體間植骨融合,人工椎間盤置換術,頸椎間盤突出靶點熱凝術+臭氧消融術,頸前路椎間盤切除、椎體間植骨融合,鈦板內固定術,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
后路:椎管擴大成形術:單開門、雙開門;椎扳切除術;一期前后路聯合手術。
四、康復及運動治療
1.物理因子治療
物理因子治療可以鎮痛,消除軟組織的炎癥、水腫,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延緩或減輕椎間關節、關節囊、韌帶的鈣化和骨化的過程。
微波、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中藥涂擦治療、中頻、紅外線療法、磁熱、電動牽引。
2.運動治療
不論何種類型的頸椎問題,或多或少的都會伴隨著頸椎結構的改變,運動康復的目的是盡量恢復其正常的結構及生理功能。在癥狀的急性期如急性滑膜嵌頓及神經壓迫等先予緩解癥狀為主的對癥治療,待癥狀緩解后再進一步康復訓練,具體如下:
改善與頸椎活動相關區域的活動度。
糾正錯誤的呼吸模式。
頸椎穩定性訓練。
【療效評價】
1.治愈:原有各型病癥消失,肌力正常,頸、肢體功能正常,能參加正常勞動和工作
2.好轉:原有各型癥狀減輕,頸、肩背疼痛減輕,頸、肢體功能改善。
3.未愈:癥狀無改善。
【功能鍛煉】
1.回頭望月:頭頸向左(右)后上方伸展至極限位,好像仰望天空中的月亮一樣,之后盡力向該方向牽拉,保持3~5秒。還原。
2.往后觀瞧:頭頸向左(右)后下方伸展至極限位,眼看右(左)后下方(腳跟),之后盡力向該方向牽拉,保持3~5秒。還原。
3.側耳貼肩:頭頸盡力向左側(右側)屈曲,左(右)耳向左肩(右)方向靠攏至極限位,之后盡力向該方向牽拉,保持3~5秒。還原。
4.前伸探海:頭頸向左(右)前下方伸探,眼看前下方地面,之后利用頭部的自然下垂、下頜的向前探伸,盡力向該方向牽拉,保持3~5秒,還原。
禁忌癥:嚴重的脊髓型頸椎病患者、頸部活動容易出現眩暈者,以及有急性神經根性癥狀的患者應慎用。